能人们都特别喜欢留下遗憾,主观而言,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,有那么几件事做不到,心里就会格外难受;于客观,这么厉害的人还有办不到的事,那一定特别特别难,我们得好好看看。
“遗憾”的宣布,作用无非两点原因,一是作为前行的动力,使精神 更加高涨,例如努尔哈赤的八大恨,其发出就是要动员士兵们勇敢反明;二则是在自己回顾人生路时,对那些或悲哀或喜悦的事,动情吊唁,比如朱元璋。
朱元璋人生中就有三件遗憾的事情。
一,没有得到一物:传国玉玺。
如果说有什么文物比国宝还珍贵,那一定是国宝中的国宝传国玉玺了。它是秦始皇以和氏璧为材料打造而成,又命李斯用篆文雕饰,正面刻着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代表天子的权力来源于上天,是永久又昌盛的。同时,周围以双龙、太阳、波浪修饰,寓意当太阳照着海平面,即可以看到巨龙缓缓现身。
在秦代,传国玉玺纪念了秦始“统一六国,功高三皇,德比五帝”的霸气政绩(这点无论他自己评价还是周围人评价都是)。而传承下来,玉玺则是“皇权正当性”的凭证,如果哪个皇帝没有玉玺,面子上总过不去。
但是碍于后世战火不断,又总有人通过起义的途径推翻当朝权贵,玉玺也就不知所踪。朱元璋登基以后,就很遗憾没能找到真正的天子宝印。
二,不知晓一件事:元朝太子的消息。
元太子指的是孛儿只斤·爱猷识理答腊,也即蒙古第十六代大汗。元代晚期,惠宗非常荒唐,没有政治手腕,还经常被权臣军阀左右。元太子年轻且有主见,意识到只有快速的把权力争取到手才来得及终止元朝没落的步伐。于是,他联合了当时另一大军阀王保保(相比之下,王保保虽然手握重兵,但并非当时根深蒂固的大家族,并不腐朽),准备夺权,获得阶段性胜利。
但是,爱猷识理答腊继位后没多久,明军就把首都攻占了,因此他只能带着大部队逃亡,一边另选根据地,一边企图中兴。
有这样一个人存在,对明朝来说是很大的隐患,朱元璋一直想知道爱猷识理答腊的具体消息。然而天下大势基本上已经定了,元朝中兴没有可能,“元太子”也就在失望中死去。
三,没有征服一个人:王保保。
名字是不是很熟悉?没错,他就是赵敏的哥哥、张无忌的小舅子王保保。
一改倚天屠龙记中愚蠢好色的形象,历史中的王保保是令朱元璋求而不得的能人。
朱元璋说过这么一段话:常遇春带着不到一万人就能所向披靡,算得上人杰了,我可以得到他并且使他臣服。但是我却不能让王保保臣服我!
一个递进的语气,常遇春这么个大牛都为我所用了,王保保却不行。
有多不行呢?且看:
元朝大势已去,有许多重臣都投降了,于是朱元璋就让这些降将去招安王保保。说是招安,其实不过是找个台阶下,毕竟曾经同僚好说话。这一招多尔衮也用过:清军入关后在江南一带遇到了民众的殊死抵抗,扬州十日就是这时候发生的,很显然,民众的力量总能在不经意间爆发,甚至毁灭你,如果不妥善处理,清军怎么进来还得怎么出去。于是多尔衮把强势的多铎撤回,改派汉臣去说服,推心置腹,也就拿下了。
然而,朱元璋很尴尬。
第一次,他让使者带去了七封书信,字字都在表达求贤若渴,情真意切,王保保看都没看送回了。
第二次,王保保直接把使者毒死(这回的使者是他的政敌手下,政敌曾间接打压王保保父亲多年,被毒死不冤枉)。
第三次,使者的胳膊被砍了下来。
以至于最终,朱元璋不得不下了一个结论:真乃奇男子也。
纵观以上三大遗憾吧,第一件传国玉玺,恐怕已经成了中国古代大部分皇帝的遗憾了,因为从它下落不明开始,往后即便再出现,也不一定是真的了。有一种说法是,玉玺被元朝带走,有一天,皇太极灭掉蒙古最后一位大汗的部落,对方心甘情愿献上玉玺,皇太极顺势称帝。称帝以后的天子之宝怎么样了?也没见人们很关心。
第二件元朝太子的下落,其实是否属于“遗憾”议论不断,也有的说,朱元璋第二大憾是“没能迁都”。
第三件针对王保保,就纯粹属于英雄惜英雄了,有时候,得不到的的确都是最好的呢。